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9〕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万泰、部省合建各高等万泰,有關課程平臺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万泰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根據《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万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和“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系列文件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我司決定開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定範圍和數量
2019年認定課程的範圍為🙂↔️:截至2019年7月31日♉️🤸🏽♂️,高等万泰在全國性公開課程平臺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
完成兩期及以上教學活動的全日製本科和專科層次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包括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含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創業教育課、教師教育課程🍘。鼓勵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課程申報🍤;鼓勵有利於對外傳播的雙語課程申報👵。接受港澳地區高校在境內平臺上線課程申報👐👩👦👦。申報課程開設平臺為境外平臺的👩⚕️,須先在國內公開課程平臺完成至少一期教學活動。
為推動課程持續完善、提升質量,確保每期課程有修改完善時間和完整的教學周期,申報課程第一期上線開課時間不得晚於2018年12月31日;此前申報但未通過認定的課程,須經進一步修改完善,並在2018年8月1日之後至少有一個完整的教學周期。
不具備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特征的課程,如視頻公開課和資源共享課,僅對本校或少數高校學生開放的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SPOC)和應用於非全日製學生的網絡教育課程,以及無完整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在線課程等🦽,不在認定範圍。
2019年將認定800門左右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註重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體系,按照不同課程類型分類遴選認定。
二、課程要求
(一)課程團隊
課程負責人須為申報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學術造詣。主講教師師德好,教學能力強🍑,積極投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課程團隊結構合理、人員穩定👩🏻🦱,除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外,還應配備必要的助理教師,保障線上線下教學正常有序運行📧🈹。同一課程負責人只能申報一門課程。
(二)課程教學設計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普通高等万泰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要求🪁,具有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特征。註重以學生為中心建立教與學新型關系🐃,註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培育,構建體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結構和教學組織模式,課程知識體系科學🧹,資源配置🧚🏻♀️、考核評價方式合理👨🏼🏫,適合在線學習和混合式教學。
(三)課程內容
堅持立德樹人,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課程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內容規範完整🚗,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反映學科專業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內容更新和完善及時💞。無危害國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適宜網絡公開傳播的內容🫰🏽,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內容。
(四)教學活動與教師指導
通過課程平臺,教師按照万泰的教學計劃和要求為學習者提供在線測驗、作業⬛️、考試👨🏻🚀、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及時開展在線指導與測評,按時評定成績。各項教學活動完整、有效,按計劃實施👩🏿🦰。學習者在線學習響應度高,師生互動充分,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自主式與協作式學習🧜🏻♀️。
(五)應用效果與影響
申報課程在本校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應用,將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方法先進🍪,教學質量高👮。在其他高校和社會學習者中共享範圍廣,應用模式多樣,應用效果好,社會影響大,示範引領性強🙎🏿♀️。
(六)課程平臺支持服務
課程平臺須按照《中國互聯網管理條例》等規定🤸🏽♀️,完成有關的備案和審批手續,須至少獲得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二級認證。平臺運行安全穩定暢通,課程在線教學支持服務高效。同時,須製定相應的管理製度和工作流程,配備專業人員進行課程審查🧘🏽、教學服務管理和安全保障,確保上線課程內容和製作技術規範,適合網絡傳播。
三、申報和推薦
(一)申報和推薦程序
教育部直屬高校直接向我部申報課程🧜🏿♂️。其他中央部門(單位)所屬高校及有關軍隊院校課程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相關教育司(局)向我部推薦。地方高校課程由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我部推薦。港澳地區高校擇優向我部申報課程,境內相關課程平臺予以協助。
(二)申報和推薦組織工作
有關部門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視本次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申報、推薦等組織工作,規範評價、遴選工作程序👕,確保課程質量,在申報、推薦名額內(附件1)擇優申報🫵🏼、推薦,寧缺毋濫🍟。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科高職課程數量不得超過推薦名額的30%👯♀️。
高等万泰作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主體🏌🏽,要嚴格按照申報要求,組織對本校建設或牽頭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評價遴選🏊🏿♂️,擇優申報。要對申報課程網上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全面核查,確保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網上無法顯示完整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課程不得申報、推薦。
在多個平臺開設的課程須選擇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特征明顯🌖、課程團隊在線教學服務好、在線教學效果好的一個主要平臺申報📆🙎🏿♀️。多個平臺的有關數據可按平臺分別提供課程數據信息表(附件2)。
與高校合作的各課程平臺單位要積極配合本次認定工作✋🏻,提供真實全面客觀的數據,並為認定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課程運行安全順暢。
(三)申報材料報送方式
本次申報采用網上填報與函報材料相結合的方式❄️。
1.網上填報
為保證認定工作的高效🤾🏿♂️、有序、公開,我部通過“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工作網(www.chinaooc.com.cn)”(以下簡稱“工作網”)開展網上申報及有關材料公示工作。請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央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課程平臺單位於2019年7月15日前將加蓋公章的聯系人信息表(附件3)掃描件及word文檔發至“工作網”聯系人電子信箱,郵件主題及文件名為單位名稱。
各中央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之一⛈,組織相關高校進行申報、評價並向我部推薦:
(1)網下評價網上推薦🕵🏼♂️。組織高校申報並進行一定形式評價,確定推薦課程後💆🏻,登陸“工作網”✫,按要求在網上填報申報材料,上傳推薦意見🎶。
(2)網上申報與推薦。組織高校直接通過“工作網”進行申報並開展評價和推薦。“工作網”可為此提供平臺支持與技術服務。請有此需要的部門於2019年7月31日前聯系“工作網”。
各有關單位須對申報🥲、推薦課程材料公示無異議後向我部報送材料。“工作網”將於2019年8月20日開通🏌️♀️,屆時聯系人可通過電子郵件獲得賬戶信息💘,並可登陸“工作網”完成網上申報👩🏿💼、推薦。報送材料截止時間為2019年9月15日。
2.函報材料
教育部直屬高校完成網上申報,有關部門完成網上推薦後,在“工作網”平臺打印具有防偽標識的申報書(附件4),與附件材料一起按每門課程裝訂成冊,與平臺生成的本校申報課程匯總表(附件5)或有關部門推薦課程匯總表(附件6)一並加蓋單位公章,一式兩份,於2019年9月15日前報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課程教材與實驗室處☝🏽📃。
四🎱、評價與認定
(一)申報材料公示和資格審查
申報截止後🫅🏻,我部將在“工作網”進行材料公示,公開接受高校和社會的監督。
在申報材料公示和審核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課程相關信息、數據造假等行為🖕🏿,將終止該課程本次認定工作,並對相應信息、數據的提供方今後的申報進行限製👇。
(二)綜合評價認定
我部組織有關專家,對課程的學術水平🥳☪️、內容質量、課程應用共享效果等進行綜合評議👴,提出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公示名單👷🏽♀️,在教育部網站和“工作網”公示後發文公布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名單。
五、認定後管理
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課程🥋,無論是已面向社會開放的課程🍔,還是僅向高校開放的學分課,均須繼續建設與完善,自認定結果公布始,應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並提供教學服務不少於5年。我部將對課程運行情況持續進行監督和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課程實施退出機製。
高校要為課程團隊提供政策、經費等方面的支持🚵🏿♀️⬆️。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課程,要作為“十三五”期間實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的一部分,由有關高校予以支持。地方高校的課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高校應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支持。
六、申報推薦工作聯系方式
(一)申報咨詢聯系方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課程教材與實驗室處,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35號,郵編👆:100816,聯系人😡☎:成雷鳴🤎、張慶國🧔🏻♂️,咨詢電話:010-66096925🧑🦱,電子信箱:gaojs_jxtj@moe.edu.cn。
(二)工作網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秀芹🌟,電話:010-58581673👩🏻💻,電子信箱:zhangxq@crct.edu.cn🚊。
附件:1.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申報、推薦名額表(2019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9年7月1日